弘扬雷锋精神 传播文明风尚——榆林市志愿者服务队伍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纪实
发表时间:2018-12-24 16:48:00来源:
榆林网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敬老院里和老人们聊家常的“孝顺儿女”,是贫困户家里帮助孩子们辅导作业的“爱心父母”,是献血车里无偿献血的“活雷锋”……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助力榆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他们就是活跃在各个服务现场的志愿者。
近年来,榆林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不断深化志愿服务工作,全面推进志愿服务活动信息化、规范化、常态化,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12月18日,全市志愿者注册达19万人,志愿团体达2495个。

志愿组织 蓬勃发展
如果说一名志愿者,是涓涓细流,那么无数志愿者,就是汪洋大海。
近年来,为推进全市志愿服务工作蓬勃发展,榆林市以加强全国志愿服务信息推广为基础,以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支撑,以“大爱榆林”、“爱心中转站”等志愿服务项目品牌为抓手,秉承学习雷锋、奉献他人、快乐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不断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
截至11月底,全市共组织实施了脱贫攻坚、慈善义卖、法律服务等85个大类5280个志愿服务项目,参与志愿服务组织1700多个,受益群众达16万多人。志愿服务在全市各县市区覆盖面越来越广,大爱陕北爱心志愿者联盟、金秋春光慈善志愿者服务队、春苗志愿者服务队、榆林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队等社会志愿组织如雨后春笋,不断发展壮大,常年活跃在榆林城乡大地,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
为让志愿活动有序开展,形成“千树繁花”的志愿服务格局,榆林市狠抓志愿者队伍建设和活动开展。在队伍建设上,积极培养一支思想品德高尚、服务技能突出的志愿服务队伍。在活动开展上,把握服务对象需求,设计接地气、便于开展的项目,真正把志愿服务做到位。今年4月份,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1个部门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中,榆林市志愿者服务总会被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是陕西省唯一获奖的组织。

榜样引领 德润驼城
云高项、贺沙莲、刘志军,全国敬业奉献好人杨国丽,全国见义勇为好人刘火艳……说起这些名字,广大市民都忍不住赞叹“我们身边的好人呐。”近年来,榆林市通过6届“方光玉1000万元公民道德建设基金”暨榆林好人评选表彰活动,涌现出一批中国好人、陕西好人和最美人物。好人评选表彰活动,不仅在全社会起到传播好人效应、凝聚正能量的作用,更引领着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树起了精神坐标。
市二院护士李星慧,看到老人被车撞倒后,跪在马路边为老人做人工呼吸急救,她的善行义举在市民中广为流传,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最美女孩”。任凤祥发起组织的黄河救援队多年来挽救了108个人的生命,当被问及这么多年来一直救人的原因时,任凤祥说:“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老规矩,你如果不救人,你就连人都算不上了!”话里满是坚毅。府谷收费站副站长张妮,多年来和大爱陕北爱心志愿者联盟的志愿者们一起,走进敬老院、学校、贫困村,帮扶资助贫困学生,慰问孤寡老人和孩子……
志愿者们用点点滴滴的爱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大爱之歌,使“崇德向善”的主流价值取向扎根百姓心田。越来越多的公务员、企业职工、普通居民也积极参与到志愿者队伍当中,驼城奏响了“大爱榆林”的主旋律。
志愿服务 趋于常态
“阿姨,请您收好我的卡片,上面有我的名字和电话号码,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请随时打电话给我。”这是在榆阳区航宇路办事处航宇路社区开展的“关爱空巢老人,我们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者对服务对象的叮嘱。社区志愿者们每周都入户为空巢老人提供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换纱窗等便民服务,并随时了解老人们的诉求,提供便捷服务。
为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各行各业志愿者还结合自己的职业身份分别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如榆林一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义诊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市司法局志愿服务队伍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送去法律援助,陕西爱心传递协会为孩子们提供心理健康咨询等等。各种结对帮扶,各种便民服务,为群众送去急需的财物、信息和技术等帮助。志愿者身影越来越多地活跃在各种活动现场和企业、医院、学校、社区里,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和推动力量。学雷锋系列活动,各种帮困扶贫活动,内容丰富的公益行动,大大提高了广大市民参与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倡导传播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风尚,推动了市民素质的大幅提高。(来源:榆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