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起来看榆林农民的美好生活发表时间:2018-11-19 16:57:00来源:榆林日报“果园一亩能收入2万元,今年是个丰收年。”子洲县果农拓俊章幸福感爆棚。 “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让我们变成‘股民’,整村实现了脱贫。今年是个欢乐年。”榆阳区黄崖窑村的农民们兴奋地说。 “村容村貌变好了,生态环境变美了。今年是个收获年。”在市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0亿元的“大手笔”下,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农民们纷纷表示,自己的获得感更多了。 2018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市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开展示范村建设,打好脱贫攻坚战,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画卷已经在榆林2974个行政村徐徐展开。 产业兴旺是根本 乡村发展有动能 榆林是农业大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一年来,我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乡村发展释放新动能,农业现代化建设亮点纷呈。 今年上半年,全市种植业实现增加值5.6亿元。其中,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74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预计173.9万吨;蔬菜种植面积47.49万亩,累计产量48.23万吨;2018年新建山地苹果基地9.76万亩,总面积达到85万亩,水果总面积达到110万亩,水果总产量预计可超过80万吨,其中山地苹果产量40万吨以上;建成中药材标准化基地2.45万亩,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 同时,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也不断增强。我市认定了首批3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开展了第八次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监测工作,大地种业、清涧巨鹰两家企业均符合国家级龙头企业标准,推荐陕西通海绒业股份有限公司递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58家、国家级8家,支持榆阳区建设合作社示范县,扶持15个示范社。 截至目前,全市合作社总数达到10387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2个、省级示范社108个、市级示范社465个。建立了家庭农场名录,录入农业部家庭农场名录系统总数达到454个。全市农业部门备案的家庭农场达到1963个。新申报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7个,培育初级职业农民2000名。 “三变”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我市还确定了209个“三变”改革试点村。截至目前,181个村完成清产核资,101个村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68个村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认定集体成员14.4万余人。全市计划退出贫困序列的441个村,有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数296个,有合作组织的村数70个,有互助资金组织的村数411个,“三变”改革激活现有资源,探索致富渠道,让农民家底越来越厚。 顶层设计助力 典型示范引领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是乡村振兴开局之年的一件大事。今年年初,《榆林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开始编制,细化实化了政策措施和工作重点,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目前,规划已完成省级专家评审。各县市区也正在抓紧制定本区域县乡村三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 据了解,全市各县市区还将各确定一个镇全域开展示范村创建,其他乡镇各选择两个村开展示范村创建。全市每年建设示范村150个,到2020年建成示范村450个、示范镇12个,形成独具榆林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建成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 今年以来,我市还通过整合美丽宜居乡村、村庄绿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社区建设等项目资金,建设了200个产业特色鲜明、创业就业充分、人居环境优美、民风健康淳朴、乡村安定和谐、农民稳步增收、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村。 各县市区也抓住政策机遇,加快推进“三农”工作。榆阳区从2017年起,每年投入1亿元,计划利用四年时间,对所有集镇全部进行改造提升,使集镇成为美丽小镇。目前,11个重点镇已完成改造提升,打造出了金鸡滩、鱼河等一批示范镇。每年整合1亿元,统筹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宜居示范村等创建工作,打造出黄家圪劳、白舍牛滩等一批先进典型,现已建立美丽宜居示范村31个,其中国家级3个。 在鱼河镇,记者看到一派产业兴旺的场景——时令水果一茬接一茬,设施蔬菜生长茂盛,富硒水稻被包装成精美商品销往各地,乡村文化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方兴未艾,农民的腰包则是越来越鼓,一个美丽小镇呼之欲出。 吴堡县辛家沟镇深砭墕村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地带,为了让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该村以吃水、吃菜、居住、行路等问题为突破口,摸索出硬化庭院为集雨场,建设提升集雨窖、菜园、畜圈、沼气和厕所为主要内容的农户庭院建设新模式,成为吴堡县首创“六位一体”的典型样板村,“村在绿中、房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绿色生态新农村初步形成。 从年初到现在,乡村振兴战略在榆林热火朝天地实施着:评选道德模范、孝亲模范,弘扬文明乡风;推进“厕所革命”,填补民生短板;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和养老服务,促进民生全面发展,乡村振兴在榆林掷地有声、开花结果。 补齐保障短板 造福更多贫困户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5.17万人减少到17.05万人,净减少8.1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8.4%下降到5.73%;建档立卡贫困村由927个减少到568个,净减少359个。8个国定贫困县中,定边县、横山区已摘帽。产业扶贫完成投资7亿余元,涵盖农、林、水、牧等多领域产业,项目投资金额仅次于西安市,居全省第二位,带动44379户特色种植养殖户发展产业脱贫增收,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 今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贫困地区农业农村工作全局,持续加大投入,市本级财政投入按照20%的幅度递增,今年达到7.2亿元,位居全省第一。产业扶贫项目惠及9.1万贫困户,就业扶贫转移就业1.02万人,易地移民搬迁实施1.75万人,危房改造7654户,生态扶贫生态效益补偿18.1万人次;教育资助政策实现建档立卡学生全覆盖,健康扶贫合规费用报销保持在80%以上,兜底扶贫纳入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达到7.5万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安全饮水工程1964处,实施农网提升改造项目131个,实施油返砂整治项目1110公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覆盖今年计划脱贫的411个贫困村。 社会扶贫的“榆林经验”仍然给力,扬榆扶贫协作落实项目36个,国企合力团设立5亿元产业扶贫基金,270家民营企业、450家社会组织共实施帮扶项目390个。社会扶贫网与苏陕扶贫协作深度融合经验在全国会议上被推介,社会扶贫网注册用户量、对接成功率均为全省第一。 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都享受到了脱贫攻坚带来的“福利”,乡村振兴也给全市200万农民朋友带来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本报记者魏丽娟 |
Copyright 2015 www.ylx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615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榆林小记者 主办 联系电话:0912-3280038 电子邮箱:yl-xjz@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