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最新动态 小记者风采 主题活动 作品系列 校园采访 文明礼仪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走出家乡的榆林人|妙手仁心的坚守——访肿瘤专家王维虎

发表时间:2018-11-03 16:42:00来源:榆林日报

2

王维虎教授,博士生导师,佳县人。

1991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先后在美国、日本研修学习。曾从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现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擅长于腹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8项。

主编《消化系统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头颈部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等。

兼任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及肝癌放疗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学分会胃癌学组副组长。

曾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怀有利泽苍生之志,从医当是人生最好的选择。王维虎选择了这条从医路,在这条道路上劳累、快乐、付出和收获。作为一个顶尖的肿瘤专家,这条路的起点在黄土高原、黄河岸边,陕北榆林佳县。

3

1968年,王维虎在佳县螅镇出生。黄河之水汤汤,王维虎在河畔度过了十八年的时光,故乡的记忆,有眷恋,有坚韧不拔品格的成长。但王维虎始终记得,村里边有人发烧感冒、阑尾炎等小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悬壶济世的愿望在少年王维虎心中埋下了小小的种子,因此他学习上格外上进、刻苦。1986年,18岁的王维虎从佳县申家湾中学毕业,如愿考入了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

1991年,大学毕业王维虎被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来到北京,是他医学事业的起点,也是他人生目标的起航。从对肿瘤的初步认识到逐渐成为专家、博导,王维虎的每一步都走的严格、严谨、规范,也满是汗水和艰辛。

年轻人曾有的生活窘困如今王维虎回想起来并没有放在心上。初到北京王维虎的工资67块钱,还要资助家里,他和爱人住集体宿舍、筒子楼,生活精打细算。但黄河水滋养大的陕北汉子,拥有最坚韧的品格,回望故乡的小山村,回望自己从医的初心,一切都从容。年轻的王维虎所焦虑的是自己专业的成长。

在陕北接受的基础教育让王维虎首先落后的就是语言关,北京当时学习的素材都是英文的,大篇的英语文献需要阅读,他能做的只能是从头学。努力与坚持,王维虎的品格值得敬佩。从医后他将主攻方向放在腹部肿瘤这一领域,在肝癌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有相当建树。2005年到2008年期间,他先后去日本、美国研修,学习国际上的先进技术。

勇敢、担当、自信、强大、不放弃已经成为王维虎的鲜明标签。当然,与之匹配的是高超的技术和精湛的专业素养。记录的不断刷新也同样有基于此。王维虎常说:“医生存在的价值就是以病人为基础,以病人的感受和生活质量的高低为评判的标准。”肿瘤的治疗在大众心中复杂而神秘,在王维虎那里是规范的、有计划的进行。他和他的团队要利用各种手段尽量擒拿病魔,为病人根除疾患。这样的辛劳挽救的是生命,是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每当能从死神手中抢回一个患者,王维虎都是欣慰的。谈起往事,他曾在四年前救治过一个深圳的病人,一个三十几岁的男士,孩子很小,是家中的顶梁柱。然而患者得了晚期肝癌,无法手术,介入治疗的效果也不理想。医院综合治疗平台推荐王维虎来为病人做放疗,放疗过程复杂,但这个病人顺利完成治疗,至今每年复查,完全是痊愈的状态。

这样的成功案例让王维虎在欣喜之余,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让更多病人接受合理治疗。他的医学理想不仅仅局限在单一的治病救人,让更多肿瘤患者了解放疗治疗肿瘤的康复希望,让更多医生掌握先进的治疗技术,才是他正在努力的方向。

4

2017年1月份,王维虎离开了工作20多年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加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成为放疗科的主任。工作岗位变动,王维虎的忙碌和追寻不变。消化系统肿瘤在我国发病率高并呈上升趋势,疾病的治疗水平也参差不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全国的肿瘤治疗中处于领先地位,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自己的治疗规范推而广之。

5

王维虎来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主编《消化系统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2017年10月,该书正式发布,一经上架便广受欢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申文江教授评价该书为“国内第一本系统讲解消化系统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的书籍,真正解决了精准放疗最后一公里难题”。

与此同时,另一本新书——《头颈部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的编写也正式提上日程。冬去春来、夏至秋收,该书历时一年打磨,千呼万唤始出来。全书240页,涵盖8大部分,几乎覆盖了除大脑外所有头颈部肿瘤,收录180张图片,直观呈现头颈部肿瘤放疗靶区勾画。

用一个词形容王维虎编书历程就是“煎熬”,他和团队的目标是打造一本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图书。高标准的设定让难题频现,高等级证据的支持缺乏、拿捏个体化与广泛指导意义中间的平衡、精准表达……他和团队人员研读文献,与影像、病理、内科、外科等各学科专家共同探讨交流,每一句文字的表达、每一张图、每一个靶区的勾画,精细的背后都是艰辛。

书付梓那天,王维虎的心总算落地了,《头颈部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被他珍而重之地捧在手里,“这感觉比我闺女还亲”,他玩笑道。

王维虎辛苦付出的背后是来自家庭的支持,对家人的陪伴少让王维虎很是愧疚,然而想到自己的事业是利泽苍生,使命在肩让他不敢懈怠。肿瘤病人得的都是重症、大病,病人的家庭和家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需要自己的努力。

从医26年,王维虎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2010年以来,他开始为研究生授课,并通过科研方面的努力,开设了课程“原发性肝癌的放疗”。近5年发表关于肝癌方面的论著有7篇,其中收录于SCI的论著就有5篇。

今天的成就、理想能够实现,用王维虎的话来说,是源于过去贫穷的陕北对坚韧不拔的性格造就,是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培养,更是源于患者的信任让他逐渐提高了技术水平。

“月是故乡明”,王维虎有着成长路上总绕不开的“故乡情结”,家乡的山山峁峁、一草一木是记忆中的乡愁;走出家乡、不忘家乡是今时无法割裂的乡情。王维虎与家乡的联系一直没有断过,他所在的医院,一直与榆林一院、二院有院系之间的交流合作。在医院,只要有陕北老乡挂号,他就为自己又能帮助家乡人感到心里热乎乎的。王维虎说,只要有家乡的召唤,他随时会响应。

悬壶济世、照拂病家,但愿天下再无疾痛,王维虎脚下的路还在向前延伸……

记者/李苗苗 田竹青 赵亭羽

本文来源:榆林日报编辑:李宁

Copyright 2015 www.ylx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615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榆林小记者 主办 联系电话:0912-3280038 电子邮箱:yl-xjz@qq.com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