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0多年光荣传统:要入党,先栽活100棵树——“三秦楷模”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党支部发表时间:2023-05-30 11:49:25来源:榆林文明网
现任高西沟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正在讨论研究村庄未来发展。 记者 庄晨阳 摄 编者按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作为“三秦楷模”的先进集体典型代表,米脂县高西沟村党支部“四任班子三代人”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征山治水、改造家园,把一个环境恶劣的穷山沟治理成山清水秀、村美人富的“陕北小江南”,打造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本报即日起推出“三秦楷模”米脂县高西沟村党支部先进事迹连续报道,希望广大党员干部提振精神、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勇争一流,为谱写榆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初夏时节,万物并秀。记者日前走进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采访,目之所及皆为风景。在村里的龙头山上,有一片繁茂的树林,周边并没有竖立什么标识牌,背后的故事却让人肃然起敬与悄然动容。 “这就是我们的支部林,也叫党员林,有200多亩,现在基本种完了。下一步,就是要精心管护这些树木,让它们常活着、长得好、见效益!”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介绍说,这片林是陆续建立起来的,已历经30多年,都是村里入党积极分子当初入党时种植的。 要入党,先上山为村里义务栽种100棵树,一棵也不能少,并且要保证90%以上的成活率,否则重新补栽;树栽上了也不一定能入党,这只是一个基本条件,还要看后期表现。从1989年第三任班子成立初期开始,高西沟村至今仍然坚持着这个光荣传统。 为何入党就必须栽树?高西沟村的乡亲们一致认为,村里能从曾经植被稀疏、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设成今日山清水秀、地沃村富的“塞上江南”,离不开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数十年如一日的植树造林、征山治水。 通过体验栽树的艰辛,村民入党后才能真正感悟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不易,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高西沟精神,才能时刻谨记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现任该村党支部副书记高利东、村委会副主任高治前均于2011年入党,也都是先通过了种树的考验,才一步步从普通党员成长为村“两委”干部。为顺利入党,二人当初每次上山打鱼鳞坑时都格外卖力,总选最大最重的油松、侧柏种植,手被磨得全是水泡,依然咬牙坚持。他们表示,村里老一辈人小心翼翼将树苗“端”上山,后代人永远不能忘本。 今年85岁的老党员高治生,种完树后又写了3次入党申请书,66岁时才成为预备党员。当得知自己被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后,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之后,他经常带领着村里的10多个“老汉”上山栽树、浇水、修剪枝条等,忙得不亦乐乎,并多次被村党支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高西沟村几代人的好品质正是党员干部带出来的,历任班子的好作风也是一脉相承的,这从村上至今流传着老一辈党员的动人故事就可看出。首任并两度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高祖玉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结合村情实际,探索独特的发展道路;两次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常秀英无论修田打坝,还是栽树种草,总是挑最苦最重的活儿干;“老村长”高锦仁从不讲究个人利益,一心一意为村里谋发展…… 为确保村里政策的延续性,高西沟村在班子换届选举过程中一直保留一定数量的“老人手”,即新任班子里必须要有上届班子任职过的部分成员。如姜良彪,从1980年起,先后在村里当支委、副主任、主任,直至1995年才成为村党支部书记。这也是为什么高西沟村四任班子三代人始终以造林种草为荣、从未动摇过“生态立村”信念的主要原因。 坐落于村广场上的高西沟水保生态教育基地,全面展示了该村水土生态治理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成效。其中一面展示墙上镌刻着这样一段醒目的话语:高西沟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是一座血汗铸就的丰碑,是一段奋斗的岁月、辉煌的记忆。长期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实践,高西沟村党支部和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率先垂范、民主决策,不怕流血流汗,勇于攻坚克难,孕育了难能可贵的高西沟精神。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如今,高西沟村党支部继续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39名党员引领带动全村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将“三三制”模式调整为更加注重生态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三二一”模式,即林、草、粮的用地比例为3∶2∶1,努力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样板经验。 |
Copyright 2015 www.ylx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615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榆林小记者 主办 联系电话:0912-3280038 电子邮箱:yl-xjz@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