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最新动态 小记者风采 主题活动 作品系列 校园采访 文明礼仪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誓把沙海变绿洲

发表时间:2021-07-11 17:43:00来源: 榆林网

 

站在7月的榆林大地上,眼前是一派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景象。很难想象,历史上,榆林市曾3次因沙进人退而被迫迁城。

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恶劣环境让这里的百姓苦不堪言。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的生态治理在这里展开,一代又一代的治沙造林者守住了北方的生态安全屏障。其中,一支由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姑娘组成的女子民兵治沙连在当地家喻户晓。她们听从党的召唤,响应群众期盼,离开亲人,投身沙海,甘当治沙先锋。

位于榆林市榆阳区西北部的补浪河乡,几十年前是一个“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的地方。全乡80%以上的土地都是荒漠,在近百公里的风沙线上,除了星星点点的骆驼刺,几乎见不到绿色。

1974年5月14日,为了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女民兵积极响应“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在风沙最为严重的补浪河乡黑风口安营扎寨,组建了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的前身——补浪河公社“长城姑娘治沙连”。修渠、打井、平推沙丘,第一代治沙连队员用3辆架子车、40把铁锹,开启了治沙造林的艰难征程。

深入这片荒凉的大沙漠,姑娘们住的是自己搭的柳笆庵子,吃的是青稞面窝头、冷水拌炒面,每顿饭碗里、口里都是沙,半年间全连吃不上一口青菜。人拉肩扛、吃苦流汗的那段和风沙打持久战的日子极其艰苦,但治沙连的姑娘们没有轻言放弃,一心想着多栽树、多造林,誓把沙海变绿洲。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治沙的接力棒就这样在一代代队员中传递。正如第一任治沙连连长童军所说:“我们的信念就是一定要把沙漠变成绿洲,一定要在沙漠栽上树,改变我们几代人受风沙的苦,改变我们的生态环境。我们为这个信念而奋斗,只有奋斗才会有幸福的生活。”

尽管困难重重,但只要每天早上军号吹响,治沙连的姑娘们便齐刷刷地扛起铁锹出门劳动。当时没有树苗,大家就去15公里外的王家峁背。遇到刮大风,姑娘们背着沙柳走起路来非常艰难,实在走不动了,就躲在沙湾里一起唱信天游,互相鼓劲背回树苗。

盛夏,沙窝里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姑娘们踩着滚烫的沙子担水、浇苗;寒冬,姑娘们顶着刺骨寒风,为树苗搭设障蔽,手脚被冻开一道道口子。

光背苗不是办法,还要育苗。姑娘们推着木轱辘小车,从10公里外挖来了黑土,垫出80亩育苗地。望着在沙漠里千辛万苦“养”出的一点点新绿,姑娘们开怀地笑了。

正如她们初来时的誓言,大漠开始有了点点绿色。自成立以来,治沙连有14任连长、380多名女民兵。队伍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换人不换精神,一代代治沙连队员凭着愚公移山式的执着,用青春和汗水筑成绿色屏障。

艰辛的付出最终换来了累累硕果。从组建初至1985年,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累计推平沙丘800多座,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5条,修建引水渠35公里,让14425亩荒沙地披上了绿装。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先后被命名表彰为“新长征突击队”“三八红旗单位”和“绿化祖国突击队”。

女民兵治沙造林,仅是榆林群众进行沙漠化治理的一个缩影。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现任连长席彩娥,2013年从部队退役后来到治沙连。她说,当地像治沙连民兵这样的“愚公”还有几万名。几十年来,他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成了治理毛乌素沙漠的重要力量。

今天的补浪河已被郁郁葱葱的林海染绿,成为榆林的一张绿色名片。植被多了,生态效益有了。现如今,民兵们正琢磨着“沙里淘金”,为沙区群众找到一条生态致富路。

Copyright 2015 www.ylx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615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榆林小记者 主办 联系电话:0912-3280038 电子邮箱:yl-xjz@qq.com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