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榆林:发展有“温度” 幸福有“质感”发表时间:2021-04-17 10:31:00来源: 榆林网老旧小区一改“脏乱差”,变得整洁有序;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看病方便省心;乡村养老院里,老人们乐享晚年,欢声笑语不断……“幸福”,在每一个榆林人心中,都有着不同的注解。 鲜明的民生底色,是一座幸福之城的最好注解。“十三五”期间,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不断探索新时代的民生工程新路径,实施了一大批“填空式”补短板工程,社会民生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民生实事件件暖民心 77岁的李长科,已在榆阳区常乐路建行小区居住30多年。2020年,他所在的老旧小区进行了综合改造。“小区经过改造后变化很大,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也比过去齐全了。”李长科说。 群众事无小事。“十三五”期间,我市将老旧小区改造、解决停车难、增设便民市场等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纳入年度民生实事,并积极推动落实。 老旧小区改造方面,我市积极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合理划分政府和业主责任,主动探索市场化改造模式,建立小区管理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9个老旧小区纳入改造项目,其中2019年33个、2020年46个。 解决停车难是改善民生的重点。近年来,我市在认真普查城区可供停车的公共空间的基础上,下大力度拓展新区域、寻找新空地,科学规划建设停车场、停车位,累计新增停车位1.73万个,其中机动车停车位1.3万个、非机动车停车位4394个。 便民市场建设工作中,我市坚持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采取政府投资建设、小区配建、民间投资建设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打造规范化、标准化的新型便民市场,让市民向“10分钟便民生活圈”更近一步。截至去年底,中心城区共建成投运便民市场11处,设置临时食品摊点643处,临时蔬菜早市108处,临时夜市烧烤集中经营区83处。 教育医疗养老惠民心 “小区附近以前没有学校,孩子上学要走好几条街。现在好了,几分钟就能到学校,接送孩子更方便。”家住榆阳区肤施南路的市民李莉说。 教育、医疗、养老等是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关切。“十三五”期间,我市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健康榆林建设,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全面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十三五”时期,我市积极补齐基础教育短板,重点在城乡接合部、保障性住房等区域规划建设中小学、幼儿园,优化布局结构,保障就近入学。据统计,五年来全市已累计投入70余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700余所,新增学位约13.5万个,综合保障全市孩子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 为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市持续加强专科联盟和重点专科建设,不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其间,我市4所城区公立医院共建立专科联盟12个,组建医联体48个,分别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专科3个、13个、20个,为人民群众筑起坚实的健康屏障。 养老体系建设方面,我市累计资助建设公办养老机构12所、民办养老机构36所、农村互助幸福院2266所,建设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97所,农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76%和40%;建成养老床位超2.48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初步形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脱贫攻坚举措得民心 提起近几年的发展变化,佳县乌镇马家沟村74岁的脱贫户马祖喜乐得合不拢嘴。2020年,他们一家仅养牛的收入就超过了两万元,彻底摘掉了“穷帽子”。 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高位推动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作战指挥部,坚持“四级书记”抓扶贫,下派1333支工作队、948名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帮扶,并逐级签订“军令状”和责任书,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精准扶贫责任体系。 其间,我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标准,严格落实“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人人过硬”要求,坚持把促进群众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4+X”扶贫产业模式、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扶贫扶志“6+6”工作法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领域的务实创新之举,让榆林的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2020年底,随着最后11908户、17571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我市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了根本解决。 |
Copyright 2015 www.ylx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615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榆林小记者 主办 联系电话:0912-3280038 电子邮箱:yl-xjz@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