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三五”期间,榆林改善193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发表时间:2021-04-02 09:59:05来源: 榆林网兴水利是筑牢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举措,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十三五”期间,我市按照“精准扶贫水利先行、精准脱贫水利保障”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农村群众饮水由原始的肩挑背扛、人拉畜驮发展到目前水质、水量和方便程度等全面达标的集中化供水,水利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据统计,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4.49亿元,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618处,193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改善。 定目标: 落实责任见真章 “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水到户或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供水保证率一般地区不低于95%,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90%……”这是农村饮水安全是否达标的评价依据。 目标明确,唯有务实啃硬。我市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利益共享”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筹措机制,形成中、省、市、县、群众和社会共同投资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局面,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市水利部门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农村饮水安全具体问题,并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强化目标考核,落实配套资金,层层抓落实;各县市区精准核查存在饮水问题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优先安排资金,因户施策,措施到位,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我市通过增加地方财政资金投入、优化融资模式吸引社会及民营资本等方式筹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对贫困村特别是深度贫困村给予资金倾斜,确保扶贫资金惠及贫困人口。 出实招: 农村供水入户率96.4% 水利设施薄弱,是群众脱贫致富、迈向小康的一道坎。佳县乌镇拓家硷村是我市三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村里常年干旱缺水,不仅村民用水困难,同时也限制了扶贫项目的落地。 2018年,佳县水利局委托相关设计单位,在对全村进行详细勘察设计的基础上,新建高位水池4座、水源池2座、水源井10座。供水工程的建成投用,让全村群众彻底告别饮水难,过上了“滋润”的好日子。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利用有利的水资源和现有的工程设施条件,合理确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形式和规模。 在工程施工中,我市积极征求用水群众代表意见,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同时紧密结合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城乡供水统管优势,扩大农村居民安全用水范围,通过延伸县城供水管网,辐射解决周边农村居民的饮水问题,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一体化目标。 目前,全市以集中供水工程为骨架、分散饮水工程为补充的村镇供水安全网络基本建成,集中供水工程受益人口大幅增加,农村供水入户率达到96.4%。 重管护: 确保群众饮水安全达标 “三分建、七分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想持久发挥效益,就必须重视后期管护。针对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线长、管理难度大的实际,我市积极推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三个一”模式,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明确管理内容和要求,一个办法管到底,解决“没法管”问题;组建一个县级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机构,做到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职能“五落实”,一个机构统到底,解决“没人管”问题;制定一个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基金提取和使用制度,由当地财政列支和水费计提两个渠道筹集,逐年积累,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一个制度用到底,解决“没钱管”问题。 以外,我市还建立行业自控和卫生部门监控相结合的水质安全保障制度,对千人规模以上集中供水工程设水质化验室;对规模以上工程水源地,明确保护范围,划定保护区域,插标亮界,设置隔离防护围栏,有条件的设立视频监控系统,从源头上保证水质安全。 如今,全市形成了供水单位每天自检、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定期巡检、卫生疾控部门定期抽检的供水水质检测机制,确保群众饮水安全达标。 |
Copyright 2015 www.ylx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615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榆林小记者 主办 联系电话:0912-3280038 电子邮箱:yl-xjz@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