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榆林发展高质量
发表时间:2021-03-06 08:02:00来源:
榆林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近年来,榆林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狠抓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成功持续转化,发展“含金量”不断提升。
培育科技企业 支持科技项目
“轰……叮……”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榆林高新区的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的维修车间里,看到工人们正操作设备对煤炭机械进行维修,电焊和机器运作时的声音奏成一曲动人的劳动交响乐。
该公司主要从事煤矿设备的制造、销售及维修,2016被认定为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依托强大的科研实力不但可向国内外提供相关技术与装备,还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产品及系统的个性化设计和制造。其中公司自主研发并已经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的关键轴类零件表面修复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这项技术是通过激光融敷、增加镀层的方式修复轴类零件表面,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还为客户节省了维修成本。”公司产品研发部经理冀鹏飞说,技术在攻关工程中得到市科技部门的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今年公司准备开发掘进装备的远程遥控系统,目前已在市科技局立项 ,该技术完成投用后,可以减少煤矿安全事故发生。”
2020年,榆林科技型培育工作不断推进,全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79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9家,高企总数达到80家。同时,举办“榆林市科技型企业申报辅导暨研发统计年报培训会”线上直播,受众企业200余家,人员1000余人。
此外,还强化科技项目支持,2020年先后争取到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2项,煤焦化及煤焦油深加工废水萃取剂开发与应用示范等5个项目被列为省特色产业创新链重大项目;安排市级科技项目498项,资金3513万元。
转化科技成果 完善科技机制
榆林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煤油气等资源丰富。过去,复杂地质条件断面巷道掘进一直是煤矿掘进中的一套难题。
2018年9月,依托我市能源化工产业发展优势、西安科技大学矿业学科优势和榆林学院的区位优势而成立的西安科技大学榆林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与清洁利用研究院(简称“西安科技大学榆林研究院”),联合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套全新的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基于智能截割、自动运网、自动钻锚等技术为一体。目前,这套系统已在小保当煤矿投入运行,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支护质量,还能提升掘进水平,实现安全高效掘进。
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的转化应用正是我市不断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2020年,我市围绕能源化工、现代特色农业、医疗卫生等三个领域,评价登记科技成果47项。同时组织开展“陕西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进榆林”活动,签约合作项目19项,合同总金额48亿元。
除了科技成果转化外,随着产学研合作全面升级,我市还不断加大技术人才培养。西安科技大学榆林研究院工作人员陈军胜说:“未来,将我们依托西安科技大学和榆林高新管委会共建研究生分院,开展煤矿主体专业研究生,博士生培养,为榆林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基地提供人才支撑。”
据市科技局副局长张雄哲介绍,“十四五”期间,榆林将围绕提升科技园区集聚能力、广泛布局高端创新平台、突破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幅拓增高端人才资源、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体制等六个方面发力,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科技创新在若干战略领域由跟跑走向并跑、领跑,全社会迈入创新驱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