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榆林高新医院破解“养老问题”“医养结合”打造健康养老新模式发表时间:2020-12-18 10:11:00来源: 榆林网67岁的榆林居民赵彩霞患老年痴呆十多年了,两个女儿均在外地,平时生活全靠老伴照顾。今年10月份,老伴突发脑溢血,需要去西安做手术,家里一下子乱了套。“一边是父亲需要立刻手术,一边是母亲寸步不能离人,真恨不得一个人分成两半。”说起当时的情况,大女儿赵佳佳红了眼眶。当她得知榆林高新医院可以接受失能老人,且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时,别提有多高兴了。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像赵佳佳这样的困扰已越来越多。老年人在哪里养老,谁来扶、谁来陪、谁来照料?已是越来越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谁来扶? 预计到2022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我国正式进入老龄社会。目前,榆林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62.96万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有5万人。人口的老龄化还伴随着城乡人口流动、城际人口流动,老年人主动、被动地脱离熟人社会和亲族大家庭式的居住环境,而进入生人社会、原子化生活状态,居家养老正面临极大的挑战。 以前提到“老有所养”,人们首先关注于收入待遇,但现在问题更集中于生活服务的需求。高大爷家庭条件非常好,老伴健在,儿子女儿都是高收入者,还给他雇了保姆,但由于疾病困扰,他不仅无法与每一位保姆和睦相处,身体也不断变差,在进入高新医院老年护理院时已经是皮包骨头。经过几个月的专业护理,现在他的身体和情绪好了很多。 榆林高新医院为了满足老年人特殊的护理需求,从最基础的扫床、叠被、翻身,到测量血压、血糖,再到护理气管、胃管、尿管,全面提供严格而专业的服务。几年来,老年护理院收到的锦旗没地方摆了,每一位护士都得到过市级以上奖励。因此,医院老年护理院始终处于“一床难求”的状态。 谁能陪? “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这是电影《朗读者》中的一句台词。近日,上海宝山区一位八旬老人,将家中价值300万元的房产赠予水果摊主的新闻,再次引发舆论对孤寡老人生存状况的热议。除了生理、生活的直接照料外,孤独仍是老年人精神上最难堪的痛苦来源。随着失独家庭父母的老龄化、离婚率的升高和家庭不断变小、分离的趋向,这种精神压力越来越普遍。 62岁的李海英老人多年前离异,唯一的儿子跟丈夫生活,她自己一直与妹妹生活在一起。2018年,李海英被确诊为肿瘤晚期,由于护理难度比较大,妹妹将她送到高新医院。 “老人刚来的时候疼得连床都下不了。”护士长张娟说,由于疾病的影响,老人不能自己翻身,护士们每2小时为其翻身按摩一次。因为老人骨质疏松严重,所以翻身按摩都必须轻手轻脚,防止骨折。老人疼得厉害的时候,她们会握着她的手,抚摸她,给她讲一些笑话来分散她的注意力。 半年后,李海英老人因病去世,她在遗嘱中写道:“护理院就是我的家,护士们就是我的孩子,感谢老年护理院在我生命最后阶段给了我温暖。”并嘱咐妹妹把为数不多的积蓄捐给护士,让她们给自己的父母买点东西,表达她的感激之情。 张娟告诉记者,护理院像李海英这样的老人很多,作为医护人员,虽不能完全体会他们的痛苦与寂寞,但可以与他们并肩而坐,握手倾听;可当他们的“导航仪”,用他们习惯的方式带他们感受阳光、认识世界。 截至目前,榆林高新医院老年护理院已累计收住特困人员130多名,普通养老者200余名。“医养结合”模式下,老人们的疾病治疗有医疗团队的强大支撑,专业的护理更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该院先后荣获“全国护理工程建设基地”、全国第二届“敬老文明号”等荣誉称号,被列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典型养老机构。 谁会护理? 据统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近5亿,人均预计寿命将超过80岁,高龄化会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特征。高龄化带来的一个直接的问题就是父母尚在而子女已老。 今年97岁的王光辉就是一个例子。他是目前高新医院入住年龄最大的老人,个子高、体重大,原来靠两个儿子照顾,要不然翻身都困难。但是现在,两个儿子年龄也大了,还都患有疾病,无力再照顾老人。今年夏天,两个儿子经过多方考察,把老爷子送到高新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原本已经水米不进的老爷子,现在可以坐在轮椅上吃饭了。 张娟说,从实际情况看,高寿者多有些基础疾病,往往成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但其子女或是年事已高、身体变差,或是工作负担较重,或是有照顾子孙的负担,往往很难有能力照顾父母。同时,护理又是个专业活儿,家人很难做好。 今年9月,杨文惠老人因为脑出血到外地做了开颅手术,术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由于护理不当,身上患有7处褥疮,严重处可见骨头。开颅术后患者每2小时需翻身扣背,杨文惠比较胖且有褥疮、伤口,翻一次身需要5名护士。杨文惠住进来后,老年护理院根据她的情况制定了特别的护理方案,还为此增加夜间值班人员。两个月来,老人的褥疮基本痊愈。 “我们虽然也心疼母亲,但很多时候确实不会照顾,来到高新医院解决了后顾之忧。专业事还得专业的人来做。”杨文惠的儿子充满感激地说。 当记者问及如何看待专业养老一床难求问题时,榆林高新医院党委书记李源说,养老问题迫在眉睫,需快速发展和壮大社会化养老机构及相关产业,解决老年人“无人陪伴、无处养老、生活无质量”的问题。 (注:应家属要求,文中提及老人均使用化名) 记者手记: 幸福养老要迈过三道门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将这个“美好”代入居民的养老中,应该是由最基本的、关乎生存的“老有所养”,向老年生活“有保障、有尊严、有质量”过渡。 从这样的高度出发,养老事业要更快适应老龄化和即将高龄化的社会需求,要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努力迈过三道门槛: 有赖于观念的转变,促使养老资金的来源和筹集模式根本转变。只有社会成员的普遍观念从“养儿防老”,转变为“年轻的我为年老的我养老”“工作的自己为退休后的自己支付养老费用”;只有包括保险机构在内的经营单位成为养老的主力时,大多数社会成员不再依赖家庭养老和政府、集体的福利养老时,养老事业才能真正发展壮大。 有赖于构建可靠的平台,形成良性互动、循环。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各地的养老机构和服务力量显得捉襟见肘和质量堪忧。如何在政策的引导和规范下,将养老这个大产业激活,让养老需求与经营服务形成良性互动、循环,仍是各地乃至全国的管理者、经营者的一大课题。 有赖于专业化、产业化的提升,来实现高质量的养老。养老和教育一样,是个专业活儿,许多服务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围绕老年人的不同需要,提高专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形成更多的专业机构、专营机构、连锁机构,乃至形成产业链条、综合服务体系,由这些能稳定盈利的机构提供更可靠更好的医疗、生活服务,而绝不是停留在扶危济困、福利救助的层次。 我们欣喜地看到,榆林高新医院探索以建立老年护理院为抓手,构建新时代医养结合模式,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做法有非常好的借鉴和示范意义。 |
Copyright 2015 www.ylx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615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榆林小记者 主办 联系电话:0912-3280038 电子邮箱:yl-xjz@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