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看河吃饭”到“借河致富” ,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榆林人民的幸福河!发表时间:2020-09-22 11:40:00来源: 榆林网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首次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在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一年过去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程如何?近日,人民网专访中共榆林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临,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话题,李春临为我们讲述了作为黄河中上游重要的能源城市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域的做法。 榆林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临接受记者采访。邹星 摄 黄河治理 巧抓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 采访中李春临表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这是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再一次全市域、全领域进入重大国家战略,赋予了榆林在新时代发展新的历史定位、发展方向和使命担当,全市上下干劲十足。 据了解,围绕推动国家战略落实落细,2019年,榆林市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主任,制定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决定》《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0年工作要点》等文件,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厚植深耕,储备了400多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总投资2万多亿元,100多个项目纳入省级规划。今年,新提出20项需要在“十四五”期间落实的重大任务,初步策划了5大类50个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项目,总投资1300多亿元。 地处黄河中上游的榆林,境内分布了大量的沙漠和黄土高原地形,榆林境内的无定河曾被誉为黄河泥沙最大的输入河流之一。为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陕西榆林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大力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等工程,启动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工程、无定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48.8%,年均入黄泥沙量由建国初的5.13亿吨减少到2.1亿吨,为保障黄河中下游岁岁安澜作出应有贡献。 黄河治理,是个事关大生态的系统性问题。李春临告诉记者,近年来,榆林市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开展“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等行动,扎实推进铁腕治污30项攻坚行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入选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名单,PM2.5年均浓度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同时,榆林坚持南治土、北治沙,“两山”实践不断深入,“春风行动”“三年植绿大行动”“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等治沙造林行动持续开展,榆林林木保存面积、林木覆盖率分别由2000年的1629万亩和25%提高到现在的2248万亩和34.8%,使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 黄河榆林段。张伟 摄 优化水资源配置 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 榆林地处中国的西部地区,水资源问题依旧是制约当地发展的主要问题,依靠黄河但是不能对黄河的水资源进行掠夺式使用。对此,榆林制定了《榆林市节约用水条例》《榆林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等文件,形成了“外引、内调、节流、治污”用水思路,初步打造了“东线引黄+西线引黄+王圪堵水库+矿井疏干水”的新供水体系。正在将生产、生活、生态纳入水资源可承载范围,制定全市新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举全市之力加快科创新城建设,全力落实省政府与中科院共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协议‘一区三基地’方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恒力等转型项目,打造陕西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推进羊子双千万等工程,出台兰炭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采访中李春临市长围绕榆林如何在推动黄河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好答卷给出了自己的思路。 记者从榆林市政府了解到,围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榆林市委、市政府在深化市情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和凝练,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将生态优先放在首要位置,基本形成新时期新的生态治市方略,就是“一个定位,三个治理,三个目标,九大板块,一体化治理”的思路框架,即一个定位: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三个治理:北治沙、南治土、全域治水;三个目标:打造田园生态体系、现代生态农业体系、城乡生态宜居体系;九大板块:全市生态格局划分为“六区一河一湖和城镇体系”;一体化治理:生态举措上实施“山水林田坝草沙”一体化治理。 “榆林黄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是‘水’的问题,这个已形成广泛共识,要推进形成新的治水思路。”李春临介绍说。 对此,榆林市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内部要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和生活节水,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同时处理好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关系。坚持以水定格局,将生产、生活、生态纳入水资源可承载范围。 榆林市坚持自然修复和工程措施并举,将全市划分为若干生态治理单元,因地制宜开展“山水林田坝草沙”一体化治理。突出抓好流域治理,坚持“干支流系统治理”,在无定河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开展对“四河四川”全域治理。 榆林境内经过治理后的沙漠。张伟 摄 实现黄河生态好、群众脱贫致富“双赢” 在采访中李春临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为我们深刻揭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黄河保护开发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陕西省委、省政府把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确定为榆林“三大目标”之一,提出明确要求,榆林资源型城市的市情特征,决定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以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底色”和路径。必须全面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确保生态修复投入大于生态破坏成本。 榆林在黄河保护开发,着力构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互协调的体制机制,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久久为功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推动脱贫致富上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开发并重,发展与治理,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 据了解,近年来榆林当地结合南北资源条件差异,在南北丘陵沟壑区大力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锁沟打坝,新修宽幅梯田,开展陡坡退耕还林还草,保证水不下山,泥不出沟,既减少了水土流失,又增加了基本农田,同时发展红枣、山地苹果、核桃、中药材,有效增加群众收入。 北部风沙滩区积极实施植树造林种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发展灌溉农业,广泛实施喷灌,滴灌技术,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走上良性发展和脱贫致富的路子。同时,凭借独特的黄河风光,通过沿黄公路,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李春临告诉记者:“目前,从‘看河吃饭’到‘借河致富’,产业扶贫项目在黄河流域贫困地区遍地开花,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扶持措施、人人有脱贫路径。截至2019年底,顺利实现了8个贫困县摘帽、902个贫困村出列、39.6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6%,实现整市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3013元增加到2019年的10608元,年均增长28.62%。” |
Copyright 2015 www.ylx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615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榆林小记者 主办 联系电话:0912-3280038 电子邮箱:yl-xjz@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