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最新动态 小记者风采 主题活动 作品系列 校园采访 文明礼仪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激流勇进稳驭舟——今年以来榆林经济发展综述

发表时间:2020-08-25 15:05:00来源: 榆林网

兰州石化榆林80万吨乙烷制乙烯等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总投资1350亿元的恒力煤化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落地榆神工业区,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榆林分院项目如期开工,“马路经济”“地摊经济”点燃城市烟火气……这就是今年以来榆林经济稳中向好的现实景象。

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榆林经济增速5.2%,居全省第一,工业、投资、消费等指标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这是一份耀眼的“成绩单”,为陕西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样的成绩,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见事早、行动快,经济运行全面向好

4月29日,全国起吊能力排名第二的3200吨级主吊吊车,在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工地成功吊装核心装置——净化装置C-102未变换气吸收塔,这是该型装备首次来榆林实施起吊作业。疫情期间,该项目每天有2000多名工人现场施工,预计年底建成并试车生产。

这只是疫情期间榆林企业正常运行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及时作出“三个有限、一·个没有变”的科学判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按照收缩战线、突出重点、守住底线的原则,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想方设法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有力保障了企业正常运转。

榆林在省内最早启动一级响应、最早取消交通管控,做到了疫情防控早安排、复工复产早部署,企业复产、项目复工时间均早于平常年份。中办、国办调研组给予榆林“见事早、行动快、措施硬、效果好”的评价。

为夺取“双胜利”,我市出台落实“六稳”“六保”促进经济平稳增长18条、工业稳增长和民营企业解困28条等“组合拳”政策。全力推动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上半年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130.89亿元。截至7月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11.61亿元,减免利息和电费2.5亿元和2.78亿元。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居全省第一。全市3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22种保持正增长,稳住了工业基本盘。

同时,我市出台稳就业专门政策,职业能力提升培训1.6万人次。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6.8亿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6万人,达到去年同期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居全省前列。

深入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0+5”行动。政务服务便利度进一步提升,市县两级“一网通办”比例均超过90%;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和“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制度,6月份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全国排名第37位,居全省第一。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17%,创5年来新高。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5.1%。

榆林三次产业增速逐月回升,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抓项目、促投资,稳住经济基本盘

历届市委、市政府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东线引黄工程,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年份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6月9日,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黄石沟沉沙调蓄水库项目开工,标志着榆林引黄工程主体工程全面拉开建设序幕。建成后,将一举解决榆林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水资源瓶颈问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这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27项阶段性重大事项,持续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行动的巨大成果。

面对疫情冲击,重点项目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助推器”。市委、市政府将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促投资、稳增长的“牛鼻子”,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开复工。

疫情初期,全市采取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对项目开工复工、物资保障、人员到岗、疫情防控、建设成本监测等情况实行按周调度,将企业疫情防控纳入县市区保障体系,重大问题由政府协调解决,全面协助项目业主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推出一个企业(项目)、一个工作组、一套服务措施的“三个一”工作机制,下派2600多名干部脱产蹲点服务1239户企业和594个市县重点项目,协助企业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全面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8%。

进入开工季后,市县两级以组织集中开复工的方式推进企业加快复工,共举办开复工仪式11次,涉及444个项目,总投资3642亿元。全力争取到中省各类资金近260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券是去年的1.5倍。

1-7月份,26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4.7亿元,投资完成率45.1%,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开复工率73.6%,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项目推进好于预期。

抓储备、增后劲,夯实发展基础

有专家判断,在未来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世界经济活动将长期伴随疫情影响,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市委、市政府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的要求,聚焦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目标”,围绕落实“12363”发展战略和“十四五”规划加快策划项目,以高质量的项目储备夯实未来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基础。

上半年,全市将项目谋划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突出高端能化、生态保护、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精准谋划重大项目,力争更多项目列入中省“十四五”规划。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围绕教育、养老、生态环保等中省投资重点支持领域,形成22个专项规划,策划储备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800多个,在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等领域储备项目380多个。率先在全省完成《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储备项目130多个。

为了保障今后规划项目落地落实,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硬核”保障机制。修订印发《扩大有效投资考核奖惩办法》,将重大项目推进、问题台账解决等作为年度考核的核心指标,奖励资金直接到人;启动实施重大项目要素配置动态调整机制和项目退出机制,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出台《重大产业项目要素保障暂行办法》。建立项目建设通报约谈长效机制,对县区部门投资完成情况、重点项目建设、问题台账办理等情况实行按月通报。这些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全市上下抓项目、稳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

据了解,上半年全市已储备报请纳入中省“十四五”规划的项目219个,计划总投资超过2万亿元,涉及创新驱动、高端能化、生态环境治理等9个领域。

Copyright 2015 www.ylx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615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榆林小记者 主办 联系电话:0912-3280038 电子邮箱:yl-xjz@qq.com

陕公网安备 61080202000158号